新闻有观点·行业洞察丨冰杯≠一杯冰?冰杯里卖的到底是什么?_华体会官方网站登陆入口_手机版最新
华体会登录入口 华体会登录入口

新闻有观点·行业洞察丨冰杯≠一杯冰?冰杯里卖的到底是什么?

来源:华体会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5-08-11 03:53:02

  央广网北京8月10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杨昶 刘颖超)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这个夏天,冰杯市场异常热闹!多家饮料食品企业打破品类边界,纷纷推出形态各异的冰杯产品。从纯净水冰块到融入水果风味的创新冰杯,甚至售价高达二十多元的精品冰杯,这个看似简单的“入口冰块”正掀起一股消费热潮,“热经济”升温“冰生意”,冰杯里卖的到底是什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特别策划“行业洞察”,对话中国冰业协会副会长单位负责人张潇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产业导师赵晨。

  冰杯刚火时,消费者曾质疑:“配料只有纯净水,凭什么卖三元、五元?”同时,市场上也有一元的低价“冰杯”,中国冰业协会副会长单位负责人张潇明确划清界限:冰杯和一杯冰是完全不同的产品。他解释道,专业冰杯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生产的基本工艺和供应链保障:原料纯净水需经反渗透、消毒杀菌处理保证无菌;装冰的杯子要耐摔、耐高低温,并通过全程-18℃冷链运输,层层监控,保证安全放心。冰杯上会有一层膜,为的是不让冰块或者融化的水洒漏出来,而这层膜属于新材料,目前企业通过联合研发,已经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而低价“一杯冰”往往是现场用杯子接取冻好的冰块,其水质、工艺标准和储存条件无法相比。

  冰杯市场呈现明显价格分化,从一元到二十多元不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产业导师赵晨分析了底层逻辑:一是工艺成本差异,高端冰杯的复杂工艺带来更高硬成本;二是目标人群不同——高端化满足“无冰不欢”人群对品质的追求,平价化则满足“即时享受”人群的解渴需求。此外,杯身加入文创设计、社交化语言或联名元素,也能调动消费者情绪共鸣,引导冲动消费。另外冰杯在口味上,比如加入鲜柠檬片,以及在杯子造型上,如月球杯、星星杯等创新,都提升了视觉上的冲击和情绪价值。

  同时,张潇也指出,作为新兴事物,冰杯这个行业还需要更多标准。食用冰叫冷冻饮品,有两个执行标准,但冰杯是近些年的新兴事物,需要一个单独的冰杯执行标准,这中间还包括包装材料标准。目前,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场景,包括不同的便利店里,杯体有透明和不透明的,执行标准差异很大。还有冰里边会加一些水果等,这需要一个强制的标准。另外,冰来源于水,水源不同,设备也应有标准。还有生产的工艺,目前的制冰环节,会有一些人的接触,在这一个方面,也应该有强制的要求和标准。

  张潇分析了日韩冰杯市场近三年的数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日本和韩国每年的单体冰杯消耗量都在二十亿杯左右,人均消费量超过一百杯。可见,这种消费习惯在他们年轻人中已经很普及。国内方面,根据张潇掌握的近两年数据,2024年,我国冰杯消耗量约三亿多杯,和日韩市场差距明显。如果我们人均也能达到一百杯的水平,总量将是相当惊人的。

  尽管前景广阔,行业仍面临挑战,比如季节性明显,张潇坦言,冰杯就是一个季节性很明显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旺季只有五到六个月,不可能提前生产,像三月份、四月份能提前预热,进行一些库存储备。但是到了旺季的时候,比如五月份、六月份、七月份、八月份这几个月时,只能去增加一些生产班次,甚至一天中线小时开机。

  对此,赵晨建议能够最终靠“场景化设计”提高复购率,深耕聚会、露营、办公室、运动补水等高频场景。赵晨还提到了一个网友的提议,既然冰杯可以和酒结合在一起,那能不能做解酒的冰杯?一下就完成了两次销售。而从科普上来讲,健康使用冰杯的普及还需要很久并加大力度,一旦认知形成了,冰杯会在零售行业的小场景里快速裂变。

  对于冰杯经济,赵晨的观察是,这说明人类对于体验的要求慢慢的升高了,解渴解暑是第一需求,慢慢的,功能需求的延伸已然浮现了部分场景式的体验产品。而在张潇看来,无论是搭配佐餐饮品、缓解运动后燥热,还是应急冷敷镇痛。只要是觉得它有用、有效,冰杯就会有市场。随着工艺进步、标准完善与场景深耕,这小小的冰杯,或将撬动一个更加广阔的清凉经济。

  从纯净水冰块到融入水果风味的创新冰杯,甚至售价高达二十多元的精品冰杯,这个看似简单的“入口冰块”正掀起一股消费热潮,“热经济”升温“冰生意”,冰杯里卖的到底是什么?